是云南怒江傈僳族歌曲弹拨弦鸣乐器。傈僳语“其”是弦子,“布厄”为傈果,意即竖立的圆筒形转笼的弦子。其奔等。汉族称傈僳琵琶。流行于文山州怒江云南怒江傈僳族歌曲自治县福贡,大理白族自治县维西,保山地区腾冲旅游景点,德宏傣族孔雀舞纳西自治县龙陵等地。
在云南怒江傈僳族歌曲山寨里,流传着阿迪传琴的故事:奥奇传说前周,一户傈僳人家有七个兄弟,阿爷叫他们出门去学本领,三年过后七个兄弟都返回了。老大学到开山耕地本领。老二学到盖房起屋本领,老三学到编制篾器,老四学到射弩打猎。荣记学到打鱼捞虾,老六学到看病抓药。阿爸撒欢得每人奖给一筒蜂蜜。轮到老七阿迪,他拿起四弦其布厄弹了起来,那琴声就像叮咚的甘泉流水,又似珍珠高达玉盘,优美动听。他又绕烧火塘舞了起来,先跳打圈子舞,摇身舞,并模仿各族兽类和家畜的动作,跨境各族优美的舞蹈。他的表演受到乡亲们的欢迎,妇孺大喜过望,笑容可掬。可阿爸却很恼羞成怒,骂他谋生本领没学会。只学到怠惰的骗术,便把他赶出了家门。阿迪来到荒野山坡上,用竹杆和白茅搭起窝棚。坐在窝棚门口弹起悠扬的乐曲。琴声传到了怒江深处的龙宫里, 龙王请阿迪到龙宫弹琴跳舞,给龙子龙公龙母龙子龙孙传授技艺。龙王把美丽的龙女嫁给他,又帮他在山坡上盖起楼房,开出良田。六个兄弟和阿爸见了。知道阿迪学到的也是一种本领,转怒为喜,重操旧业。阿迪把本领教给了乡亲们。此后。怒江两岸到处都有了其布厄,有了欢乐。
形制是什么意思娱乐活动多种多样,天南地北区有显著差异,外形与侗族琵琶相近。琴体多用一整块当地出产的红花樱桃木,杜鹃木,楠木。楸木或其它硬杂木斫制,由共鸣箱,琴头,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(图)。因流传地区的不同,琴的规格也有大小区别,琴体一般全长50厘米~80厘米,但也有最小的其布厄,琴体仅长30厘米,而最大的其布厄,全长可达100厘米以上,最为常见的其布厄,全长60厘米~70厘米。共鸣箱有扁圆形的鱼。椭圆形的东西。长圆形,扁梨形和扁梯形(四角弧形)等多种,也能见到扁葫芦形,六角形拼镜拼镜或八角形的内角和的,但为数很少。琴框用硬杂木制。正面蒙以桐木,雪松,红松等质地较软的薄木板,面板用竹钉固定,用猪胶或鱼胶粘牢,板面中部开有好多个圆形小音孔,排列呈对称的空间图形。琴箱长20厘米~30厘米,面宽15厘米~25厘米,厚5厘米~8厘米。琴头多为扁铲形,向后弯曲,最多不超过45°角,也有的呈方柱形,还有的雕像出鸟雀,龙,虎,牛,鸡或鱼等动物头部造型。但较少见。中间开有长方形体积通底弦槽。两侧设有四个木制弦轴(左右各二)。轴柄有圆锥形素描。方柱形和扁方形等多种。琴杆长短不一。上端设有山口山战记,下端有的与琴箱连为一体。正面平坦为按弦指板,不设品位。竹制长桥形琴马置于面板中下部。张有四条琴弦,最早使用棕丝。马尾或羊肠弦,现多用钢丝弦或尼龙弦。傈僳人民取材。制成万千的 其布厄,在德宏州人民政府的龙陵,其布厄多为扁圆形的鱼。琴箱圆周的长度,正好与琴杆的长度相等。 所以这里的其布厄。琴体长的琴箱也大。琴箱小的琴体也短。在保山地区的芒宽,保山一带。流传的多是琴长70厘米,琴箱椭圆形的东西的其布厄。
云南怒江傈僳族歌曲的其布厄。线条粗犷而奔放。在每支琴身上都配有一条色彩艳丽的背带。拴系于弦槽和琴尾之间,它不仅便于挎着演奏,还起着美化和装饰作用。背带常用日语1000句各族彩色棉线或丝线织成,两端饰以散须,刷须或泡花球,尤以系在琴头一端的饰物更为华丽夺目,它表现出傈僳妇女精巧的编织手艺。在德宏州人民政府的龙陵一带。则普遍使用着用红,白或兰,白两色绸布缝制的背带。
演奏其布厄时,可采用立姿或坐姿,将琴上的背带套于左楼上,琴体斜挂于胸前,琴箱置于右腹处,琴头斜向右上方,左手扶持琴杆。用中指按弦,小指也偶尔使用,右手用巨擘,中指弹拨琴弦发音,也有的地区采用牛角或木制拨片弹奏。其布厄的定弦根据所奏乐曲的不同而有异,一般多以琴弦松紧适度,音响效果得天独厚为标准。定弦法有十多种,常用日语1000句的定弦为:a,a1;a1。a1, d2;d1。d2;a1;##f1,#g1;g。a1,e2;#f1,b,#a1等。音色圆润而清亮,纤细而甜美。无论何种定弦,均可在低音两弦,高音两弦或中间两弦奏出旋律,另两弦作为和音伴奏。左手指法有打音,带音和擞音等,右手技法有弹弦。挑弦和扫弦等。常用日语1000句于独奏。齐奏,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。男。并可边弹边唱或边弹边舞。
其布厄在为民歌大全伴奏时,常常边弹边唱,与“琵琶弹唱”酷肖。歌词内容广泛,多为表现爱情生活。在为歌舞伴奏时。常以其布厄为领奏或主奏乐器,并由傈僳呃吱, 葫芦笙和木叶等乐器相当演奏。男子奏其布厄,呃吱和葫芦笙。女子奏不奏乐器者则歌唱。这种表演形式称为“琵琶歌舞”。在这种器乐合奏中,平生至少要用三,四支其布厄。有时可多达二十支左右。舞蹈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,有反映农耕生产 。狩猎过程,日常生活,社交恋爱和模仿鸟兽动作的各族舞蹈,并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舞蹈伴奏曲,如《砍山地》,《找马麂》,《盾牌舞》,《三 步舞》。《青蛙祖玛游戏跳》和《阳雀舞》等等。迪庆州民族中学维西的舞曲有《踏妥光》等,怒江州人事网一带的舞蹈伴奏曲有《千木千》等。
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边弹边舞的场合里,有的弹奏者将其布厄举在头顶上平弹,更有的将其置于颈后的左楼上弹奏,颇有“反弹琵琶”之趣。此外。也有男女二人共弹一琴之舞,女子左手持琴按弦,右手搂着男子腰部,男子用左手搂着女子右肩,右手拨弹琴弦,两人持琴者和弹奏者还经常调换。还有男女二人串弹两支其布厄的舞蹈,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集体串弹舞,大家围成一圈。每人手中一琴,乙弹丙按,。气氛热烈,诙谐。
在云南怒江傈僳族歌曲,过节,婚嫁双喜临门,丰收猎获之时,人们都要欢聚在伙计唱歌跳舞,还时常通宵。其布厄是云南怒江傈僳族歌曲人民喜爱的弹木管乐器,尤其受到青年男女的宠爱,主要用于独奏自娱,并常在社交和爱情生活中使用。较煊赫的京胡独奏曲有:《阿资匹其本其尼阿》,《尼窝尼窝》。《弹调》和《结婚调》等。
是云南怒江傈僳族歌曲弹拨弦鸣乐器。傈僳语“其”是弦子,“布厄”为傈果。意即竖立的圆筒形转笼的弦子。又...